【光谱成像・知微见著】高光谱相机的前沿技术与多维应用全解读

高光谱成像是一种通过成像光谱仪(通常称为高光谱相机)采集光谱信息的先进成像技术。

发布时间:2025年7月22日

在遥感、农业、医疗、工业检测等多个领域中,“看得清”已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看得准”、“看得深”。高光谱相机(Hyperspectral Camera),作为一种融合图像信息与光谱数据的前沿传感设备,正以其非接触、高维度、可量化的优势,成为众多场景中实现“可视智能”的关键工具。

1. 从RGB到光谱成像:为什么我们需要更多维度的“看见”?

我们日常使用的相机,多以「可见光三通道(RGB)」为基础,即仅记录红、绿、蓝三个波段下的反射强度。这种成像方式足以满足人眼视觉再现,却无法识别物质本质特性。

例如:

  • 外观相同的药片,其成分可能完全不同;
  • 看似相同的叶片,在近红外波段可能呈现明显差异;
  • 文物颜料、工业涂层、矿物成分的微妙差异,RGB图像难以识别。

这时候,仅靠色彩图像是不够的。我们需要一种能够“识别材料”“解读成分”“洞察结构”的成像方式——光谱成像

2. 什么是光谱成像?与传统成像有何不同?

光谱成像是使用整个电磁波谱范围内多个波段的成像技术,可以检查物体与许多其他波段的相互作用,包括 250 nm 到 15000 nm 以及热红外波段。光与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称为光谱学或光谱检测。

光谱成像系统中采用的成像技术可以捕获和处理有关图像内光波长的信息。这些系统旨在捕获电磁波谱中超出人眼可见光范围的多个波段或信息通道,然后该数据经过处理可以生成光谱数据的颜色编码表示,从而提供有关图像中物体的化学和物理特征信息。

高光谱成像可以捕获 250 nm 至 15000 nm 以及热红外波长的光

传统的成像系统(如RGB相机)记录的是图像在三个波段——红、绿、蓝上的亮度信息,呈现出接近人眼所见的图像。但这种“颜色”信息是混合信号,它无法揭示物体的物理结构、分子成分或材料差异。

光谱成像(Spectral Imaging),是指在获取图像空间信息的同时,记录每个像素点在多个不同波长上的光谱响应,从而实现图像与光谱的深度融合。每一个像素点不仅有颜色,还带有一段光谱曲线,就像是每个像素的“光学指纹”。这就使得光谱成像系统可以识别材料、诊断状态、发现人眼无法分辨的细微差异,成为一种融合图像感知与光学分析的高维感知手段

3. 高光谱相机的核心原理和系统结构

高光谱成像是一种通过成像光谱仪(通常称为高光谱相机)采集光谱信息的先进成像技术。

高光谱相机会捕捉场景中的光线,并将其分解为多个不同的波长或光谱波段。它不仅能提供场景的二维图像,还能同步记录图像中每个像素所对应的完整光谱信息。

最终生成的高光谱图像中,每一个像素都包含一条独特的光谱曲线,这条曲线就像“光谱指纹”一样,能够精准描述该像素所对应物质的光学特性。由于不同材料和化合物对光的反应存在差异,其光谱特征也各不相同。因此,通过分析这些光谱信息,我们可以识别、分类甚至定量分析图像中的各类物质。

通俗地说,高光谱成像系统既是一台相机,又是一台便携的光谱仪。它既能“看清楚”,又能“看明白”。

为了匹配人眼的视觉效果,叶子的数码照片(上图)使用红绿蓝三个波段来生成。RGB 数据相当于一本三页的小册子。相比之下,叶子的高光谱图像(下图)会捕获 220 个波长的光谱响应。这就相当于一本 220 页的书,其中包含相应物体的更多详细信息。

高光谱相机主要由光学成像系统、光谱分离模块、图像传感器以及数据采集处理模块组成。其工作流程大致如下:

  1. 目标照明:通过自然光或标准化光源照亮被测物体。
  2. 光谱分离:利用光栅、棱镜或滤波器将入射光分解为不同波段。
  3. 图像捕获:获取不同波长下的图像信息,形成多维数据立方体。
  4. 数据处理与分析:提取每个像素的光谱特征,实现分类、识别与定量分析。

目前高光谱成像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扫描方式:

  • 推扫式(Pushbroom):适用于高精度地面或空中遥感;
  • 快照式(Snapshot):无需扫描,适合动态场景中的实时捕获;
  • 分段式(Tunable Filter):可选定波段采集,适合灵活配置的检测需求。

4. 高光谱成像和多光谱成像

在实际项目中,常有用户对高光谱与多光谱成像的边界存在混淆。两者虽然都属于光谱成像范畴,但由于其波段结构、数据维度与系统复杂度不同,应用侧重点也大不相同。

根据波段数量和分布不同,光谱成像大致可分为:高光谱成像(HSI)和多光谱成像(MSI)。

  • 高光谱成像(Hyperspectral Imaging,HSI)

覆盖连续的几十至上百个窄波段,每个像素包含完整的光谱曲线。适用于高精度识别、定量分析等复杂任务。

  • 多光谱成像(Multispectral Imaging,MSI)

通过采集有限数量的代表性波段图像(通常为3~10个),来识别不同的物体类别或状态。

多光谱成像和高光谱成像对比

二者的关系可以理解为:

MSI 更轻量、高效,适合快速部署;HSI 信息更丰富,适合高精度识别与科学研究。

如果选型不当,可能出现“性能冗余”(使用高光谱处理简单分类任务,成本过高)或“能力不足”(使用多光谱无法满足定量分析需求)的问题。因此,明确区分二者的技术特点,有助于选取更贴合项目目标的解决方案。

5. 高光谱成像的关键优势

  • 光谱维度丰富:能精准捕捉材料在微小波长差异下的反射特性;
  • 非接触、无损检测:对样品不产生干扰,适用于生鲜、医疗等敏感场景;
  • 空间与光谱双重分辨率:既关注图像细节,也可量化物质组成;
  • 数据高度可复用:支持后期分类、识别、预测等多种分析任务。

这种多维度的数据结构,为AI算法提供了更具物理基础的原始输入,极大提升了模型训练的精度和可解释性。

6. 高光谱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6.1 精准农业

高光谱成像可用于作物长势评估、病虫害识别、水分与氮素监测等。相比传统方法,其检测更早期、响应更快速。

农用无人机利用高光谱相机对作物病虫害研究监测(ai生成)

6.2 食品与药品检测

通过识别光谱特征差异,可实现食品掺假检测、霉变识别、药品成分一致性监控等非破坏性质量检测。

利用高光谱相机对食物进行质量检测
(ai生成)
利用高光谱相机对活性药物成分进行质量检测
(ai生成)

6.3 医疗成像

用于组织识别、术中导航、肿瘤边界识别等,尤其在脑部、皮肤、口腔等术野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利用高光谱相机对病理切片进行识别诊断
(ai生成)
利用高光谱相机对中医舌诊进行辅助诊断
(ai生成)

6.4 工业分选与质量控制

可用于分拣回收(如塑料种类识别)、矿石成分分析、涂层缺陷检测、芯片封装一致性筛查等。

利用高光谱相机对精密电子进行检测
(ai生成)
利用高光谱相机对塑料进行识别分拣回收
(ai生成)

6.5 文物修复与艺术鉴定

通过分析颜料成分与层间结构,可辅助文物数字化、真伪鉴定、修复材料选择等。

利用高光谱相机对文物进行检测分析利用高光谱相机对文物进行检测分析

6.6 遥感测绘与环境监测

结合无人机或卫星平台,进行植被监测、水体污染识别、土地覆盖分类、灾害响应等。

通过机载高光谱相机对环境进行监测
(ai生成)
通过机载高光谱相机对环境进行监测
(ai生成)

6.7 刑侦与法医学

用于血迹分析、指纹提取、伪装材料识别等,在复杂光照环境中也能还原真实证据。

利用高光谱相机对指纹进行提取分析
(ai生成)
利用高光谱相机对血液进行提取分析
(ai生成)

7. 结语

高光谱成像技术作为“图像+光谱”融合的高维传感方式,正逐步走出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生产车间、医疗手术台乃至空间卫星。它不仅是图像采集设备,更是数据理解工具,为各行业实现“感知智能”奠定基础。

随着高性能计算平台、AI算法、图谱数据库的快速发展,高光谱相机的应用门槛正不断降低,市场也正从“探索性尝试”迈入“规模化落地”阶段。

高光谱,不止于“看”,更是“识别”、“理解”与“预测”。

联系我们:

如果您关注特定行业中的高光谱应用实践,或是对高光谱相机感兴趣,可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或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发送邮件至 marketing@colorspace.com.cn,或拨打热线 400-886-3881!分享您的看法或提出您的问题!也欢迎点击表单填写您的需求。轻松一赞👍,快乐无限!喜欢就点个赞吧!

正印科技公众号
关注【正印科技】公众号了解更多行业动态

Was this helpful?

0 / 0

http://xzh.i3geek.com
发表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