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4066-2022《移动终端图像及视频防抖性能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T 4066-2022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for Image StabilizationPerformance of Mobile Terminal

移动终端图像及视频防抖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曝光过程中因抖动引起的影像质量下降,提高最终成像的质量。近年来,随着移动终端领域的技术进步,防抖技术已得到该领域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目前,国内尚没有相关标准针对移动终端摄像头防抖性能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提出一致性要求难以对移动终端防抖性能进行统一的评价,产业链中防抖性能的评估易产生分歧,用户在了解终端产品的防抖性能时易产生误解,对行业的规范性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件的制定是为了进一步促进移动终端防抖技术的健康发展,推动行业内移动终端防抖性能评测的一致性进程,针对设备防抖性能建立一个较为全面、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制定统一的测试方法和技术要求,对采用设备防抖功能下的图像和视频成像质量进行标准化评估。

1. 范围

  • 本文件规定了移动终端照相摄像设备的图像及视频防抖性能的技术要求、测试环境和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具有照相或摄像防抖功能的移动终端(防抖技术类型为 OIS、EIS、综合防抖或其他技术类型的产品)。其他设备也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光学防抖 optical lmage stabilization

移动终端的光学防抖(OIS)定义为,为降低抖动造成的影像不稳定,通过改变光学系统(包含镜头原件和感光元件等)的光路,在影像被传感器转换为数字信息之前稳定地投影在传感器上,降低影像的模糊程度和/或视频帧间画面移动。

3.2 电子防抖 electronie image stabilization

移动终端的电子防抖(EIS)定义为,为降低抖动造成的影像不稳定,通过传感器件相关技术、控制算法及图像算法等,降低影像的模糊程度和/或视频帧间画面移动。

3.3 综合防抖 integrated image stabilization

移动终端的综合防抖(1S)定义为,为降低抖动造成的影像不稳定,通过综合 OIS、EIS 和/或其他智能技术(例如通过同时改变摄像头组件(镜头和感光元件组件)姿态的微云台防抖技术)等,降低影像的模糊成都和/或视频帧间画面移动。

3.4 图像振动抑制率 suppression ratio

图像振动抑制率定义为,移动终端的图像光学防抖功能启动后,对光学防抖抑制图像抖动后的过渡区域像素值的抑制率。

3.5 振动抑制区域过渡值 suppression distance

振动抑制区域过渡值定义为,移动终端的图像光学防抖功能启动后,图像上亮区域到暗区域之间过渡区域的像素距离为过渡像素值。

3.6 视频振动补偿率 compensation ratio

视频振动补偿率定义为,移动终端的视频光学防抖功能启动后,对光学防抖视频抖动补偿后的补偿区域过渡区域像素值抑制率。

3.7 振动补偿区域过渡值 compensation distance

振动补偿区域过渡值定义为,移动终端的视频光学防抖功能启动后,视频抖动的像素距离的标准差值。

3. 术语和定义

4.1 总体技术要求

根据移动智能终端所支持的防抖能力程度,分别将移动智能终端防抖能力自低到高划分为3个等级。第1等级为基础等级,第3等级为目前最高等级。
防抖能力的每一等级定义了移动智能终端在相应等级对应的防抖性能要求的最小集合,也就是移动智能终端必须支持该集合中的所有防抖能力才能标识为该级别,例如:达到第3级的移动智能终端防抖应支持本文件所定义的所有防抖能力要求(达到第3级的移动智能终端光学防抖应支持本文件所定义的所有光学防抖能力要求)。具体的等级划分详见表1和表2,其中表1为光学防抖能力分级表,表2为防抖成像质量能力分级表。

4.2 移动终端光学防抖性能-图像

移动终端的图像光学防抖功能启动后,对光学防抖补偿后的图像振动抑制率/振动抑制区域过渡值在 X,Y 两个方向应满足以下要求。

当振动台以士0.2 度、4Hz频率振动时,X轴和Y轴方向的图像振动抑制率满足一设定值(设定值技术要求见表1)。
当振动台以士0.2 度、4Hz频率振动时,X轴和Y轴方向的振动抑制区域过渡值满足一设定值(设定值技术要求见表 1,相对于主摄等效焦距的3倍以上光学变焦的移动终端摄像头,其 X 轴和 Y 轴方向的振动抑制区域过渡值除外)。

注:两种计算方法下的测试结果,因厂家优化方式不同取最优值。

4.3 移动终端光学防抖性能- 视频

移动终端的视频光学防抖功能启动后,对视频振动补偿率/振动补偿区域过渡值在 X、Y 两个方向应满足以下要求。
当振动台以士0.2 度、4Hz频率振动时,X轴和Y轴方向的视频振动补偿率满足一设定值(设定值技术要求见表 1)。
当振动台以士0.2 度、4Hz频率振动时,X轴和Y轴方向的振动补偿区域过渡值满足一设定值(设定值技术要求见表 1,相对于主摄等效焦距的3倍以上光学变焦的移动终端摄像头,其 X 轴和 Y 轴方向的振动补偿区域过渡值除外)。

注:两种计算方法下的测试结果,因厂家优化方式不同取最优值。

4.4 移动终端 防抖图像成像质量

在 D 光源/A 光源下,移动终端的图像防抖功能启动后,一系列图片的水平、垂直、+45°、-45°锐度平均值、最小值的平均值满足一设定值(设定值技术要求见表 2):该系列图片的水平、垂直、+45°、-45°锐度平均值、最小值的标准差满足一设定值(设定值技术要求见表 2)。注: 观测条件-电脑 1:1 大小显示,像素间隔为 0.254mm/pixel,观看距离为 600mm。
在D光源/A 光源下,该系列图片的水平、垂直、+45°、-45°的 MTF50 分别以绘制曲线图的方式来表示,绘制曲线示例如图1所示。

4.5 移动终端 防抖视频成像质量

在 D 光源/A 光源下,移动终端的视频防抖功能启动后,各帧水平、垂直、+45°、-45°锐度最小值的平均值满足一设定值:各帧水平、垂直、+45°、-45°锐度最小值的标准差满足一设定值(设定值技术要求见表 2)。注:观测条件- 电脑 1:1 大小显示,像素间隔为 0.254mm/pixel,观看距离为600mm。

在 D 光源/A 光源下,以第一帧作为参考帧,所有帧水平位移的时域归一化标准差满足一设定值:以第一帧作为参考帧,各帧垂直位移的时域归一化标准差满足一设定值(设定值技术要求见表 2)。在 D光源/A 光源下,以第一帧作为参考帧,所有帧绕Z轴(即垂直于图卡平面的光轴)的转角的标准差满足一设定值(设定值技术要求见表 2)。

Was this helpful?

1 / 0

http://xzh.i3geek.com
发表回复 0